原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

下載

數位物件打包下載(僅限可下載使用物件)

  • 名稱⇢
原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
  • 慣用名稱⇢ 
綠島感訓監獄、綠洲山莊
  • 昔日單位⇢
1972-1987民國61-76)年 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
  • 昔日用途⇢
監獄(有原建物)
  • 今日名稱⇢
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 今日用途⇢
博物館(沿用原建物)
  • 地址、地號或位置⇢
臺東縣綠島鄉公館村將軍岩 20 號(部分)



  概述 



侵害人權事件概述


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為威權統治時期由國防部管轄之軍事監獄,負責對政治犯執行徒刑。民國59(1970)年「泰源事件」發生後,國防部旋即決議在綠島另建新監,專供關押重刑犯及案情特殊叛亂犯。61(1972)年3月1日,綠島感訓監獄編組完成,5月2日臺灣警備總司令部透過「東安演習」,將在泰源服刑的306名叛亂犯分3梯次送至綠島。76(1987)年解嚴後,綠島感訓監獄裁撤,少數政治犯移監至法務部綠島監獄;79(1990)年,綠島最後一名政治犯出獄。

國防部於綠島設置之軍事監獄,關押政治犯期間約為民國61至76(1972-1987)年,曾遭關押於此的政治案件當事人包括郭衣洞(柏楊)、陳映真、柯旗化、陳欽生等人。據政治案件當事人口述記錄,此處監視嚴峻,對政治犯進行思想教育,並設有獨居房關押重刑犯及精神病患,對閱讀書籍、通信、會面、放封等規定嚴格。此外,此處尚有監房過於悶熱、醫療匱乏之情事。


發生地概述


此處係國防部新建之軍事監獄,背山臨海,總面積約2公頃,為典型高牆封閉式監獄建築,建築群包括牢房、會客室、獨居房、醫務所、憲兵連、禮堂等,另有4個放封區。牢房係兩層十字形建築物,又稱八卦樓,呈放射狀,便於監管,中央挑高作為管制中心,大小牢房共113間。多數囚犯關押於1樓,2樓為官兵使用,僅關押過少數身分特殊者,而獨居房則監禁特殊犯。

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裁撤後,此處於民國86(1997)年移交法務部,曾規劃作為「綠島監獄綠洲分監」,後行政院因應16名立法委員提案保留監獄原址,於89(2000)年核定由交通部觀光局接管,規劃設立史蹟館或紀念館;95(2006)年,改由文化建設委員會接管;107(2018)年,國家人權博物館正式成立。此處現為該館管轄之「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全區建築保存完整,以「綠洲山莊(國防部感訓監獄)」登錄為歷史建築。


審定理由及法令依據


經查白色恐怖期間,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為對政治案件當事人執行徒刑之場所,以感訓之名限制受刑人思想自由,並有關禁閉等不人道措施,嚴重侵害人權,依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與《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審定不義遺址作業要點》,促轉會審定「原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為不義遺址。


公告日期及文號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111年2月9日促轉二字第1115200018號公告

相關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