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臺灣省保安司令部保安處看守所(東本願寺)

下載

數位物件打包下載(僅限可下載使用物件)

  • 名稱⇢
原臺灣省保安司令部保安處看守所(東本願寺) 
  • 昔日單位⇢
保安司令部保安處(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第二處、臺灣全省警備司令部情報處)
  • 昔日用途⇢
拘禁、訊問空間(無原建物)
  • 今日名稱⇢
獅子林商業大樓、六福西門大樓、誠品武昌店
  • 今日用途⇢
商業
  • 地址、地號或位置⇢
(舊址)臺北市西寧南路36號




■  概述 


  事件概述



戰後,東本願寺由警備總司令部調查室進駐使用,最早在二二八事件就有關押人的紀錄,後曾作為學生抗爭四六事件的羈押地點,在肅清匪諜委員會的〈肅清本省匪諜計劃綱要〉中,有完整交代情治單位如何偵訊四六學生:在捕獲人犯後,必須密解、密押,還要隔離,而在偵訊完後,重要的「匪犯」會解送臺北警備總司令部第二處,情節輕微的則是交妥保,並報備警備總司令部第二處核備。

學術研究委員會案的陳孟和曾於1948年、1952年二度被押於東本願寺。陳孟和在第一次被送往東本願寺時曾與四六事件被押學生處在同一押房,當時有五間牢房,他所住的那間大約五、六坪大,卻關了三十幾個人。他也曾經與著名臺灣文學家楊逵在同一間牢房。
陳孟和第二次關押時,押房配置則已有極大改變,他被關入東本願寺的「半樓」,也就是以前日本人放骨灰的地方,現在則被改成獨立押房。房間約有三尺寬、六尺長,只有一個塌塌米大,人關在裡面,身體無法站立起來,三面都是牆,只有一面是用一根根大木頭築起。半樓上的獨房呈U字形排列,從木門中的空隙望出去的視野非常小,與對面牢房距離約二、三十公尺,與隔壁則隔著一道水泥牆,完全不可能互通消息。


  發生地概述



保安司令部保安處原址為俗稱「東本願寺」的真宗大谷派臺北別院,東本願寺於1928年竣工,但因在1933年遭遇祝融,重建為當時少見的印度式建築,使得民眾常將其誤認為回教建築。戰後,東本願寺並未與其他寺廟一同被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接收,而是由當時的警備總司令部調查室進駐使用。

對於東本願寺的描述無論是在檔案或口述中,時常會出現警備總司令部第二處、臺灣全省警備司令部情報處、保安司令部保安處等不同單位交替使用,實際上這些單位僅是為了配合本部的改制而在名稱上有所更動,工作內容並無過大差異。1967年,西門町一帶逐漸形成商圈,使得保安處出售原東本願寺另覓處所,隔年7月騰出,新地主拆除重建,成為現在的獅子林商業大樓等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