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聲潤

吳聲潤(1924-2021),男,高雄六龜人。東京芝浦高等工業學校機械工程科畢業,28歲時,涉及「第六機械廠小組傅慶華等案」(又稱「臺北市工委會松山第六機廠支部傅慶華等案」)被捕。 1937年就讀六龜公學校期間,到日本修學旅行,認識美濃公學校的傅慶華。1938年公學校畢業,進入旗山公學校高等科就讀1年,之後前往東京,就讀東京芝浦高等工業學校機械工程科,待在日本6年多。 二戰結束,於1946年2月回到臺灣,初抵基隆碼頭,就覺得來自祖國的軍隊不僅素質低,對待臺灣人甚至比日本殖民政府更差。臺灣人被祖國歧視、不公平的對待,讓他懷疑自己對祖國的概念。況且戰後民生經濟凋敝,好不容易才考入臺北的公達化學工業公司任職。但該公司的本業是製造瀝青,無法發揮其機械專長。工作3個月後,在朋友引薦下,轉到臺灣工礦公司松山第六機械廠擔任技術員工作。之後並介紹離開臺灣電力公司的傅慶華進入松山第六機廠任職。 吳聲潤在回憶錄中表示,二二八事件之後,對祖國更感失望,重新思考臺灣的出路。常與傅慶華一起研讀社會主義相關的書籍,包括馬克思、毛澤東等的著作,認為「社會主義」才是臺灣未來要走的路線。在松山第六機械廠時,他認為工人的工資偏低,承包人及辦公室承辦人員每每協商分紅、壓低工人工資,他提出修改工資制度,讓工人的收入增加,這個舉動,讓他贏得工人的尊重,也逐漸有左派思想。 1949年2月8日,為建立理想的臺灣,接受傅慶華的勸導,參加共黨的地下組織,希望能將臺灣帶進更公平的社會。同年透過同為六龜人的劉順娣醫師(許強醫師夫人)介紹,認識執教於大龍峒國小的劉敏,兩人於1950年結婚。 同年,臺北市工作委員會「松山第六機廠支部」被偵破,與傅慶華於10月辭職後一起東躲西藏,逃亡約3個月,12月31日早晨5點左右,在美濃鎮竹頭角傅慶華家一同被捕。先被帶至旗山,再送到鳳山的保安司令部分部,然後送往保安司令部保安處(東本願寺),在此只被訊問過一次。1951年3月被送到青島東路的軍法處看守所,17日宣判,依臺灣省保安司令部以(40)安澄字第966號判決書,以參加叛亂組織,判處有期徒刑12年,禠奪公權10年,而同案的傅慶華則遭判處死刑,於4月24日被槍決。 1951年5月他先被送內湖國小臨時收容中心,月中由基隆登船前往綠島。1952年4月送回臺北軍法處看守所,後轉送到新店安坑軍人監獄,關押7年。1958年6月再送綠島,被編在第三中隊,在綠島5年,1963年1月刑滿出獄。在服刑期間,家庭重擔就靠其妻子獨力挑起,一方面擔任教員,一方面照顧家庭、撫養兩個孩子長大。 吳聲潤自綠島釋放後,因政治案底,私人企業不敢用他,走投無路下,不得已只好自行創業。因具機械技術的專業,在妻子的支持下,又得到岳父的幫助,1965年創辦「東陽精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由他負責技術開發與業務開拓,尤其和日本公司的聯絡,都有賴他在語文與機械的專業。妻子劉敏則負責工廠買地、調度資金,在資金管控出入上扮演重要角色,經夫婦多年的辛勤打拼,終於事業有成。 1990年代開始參與白色恐怖案件平反運動,與陳英泰等政治受難者,成立「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政治案件平反促進會」,曾擔任會長,也曾擔任「臺北市高齡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理事長。1999年吳聲潤向補償基金會申請補償,經2000年1月2日第1屆第63次會議通過,予以補償。2018年10月4日促轉會公告撤銷判刑處分。 他在自傳中提到當初參加共產黨,主要是對祖國認識不清。小時候受到祖父的影響,認定自己是唐山人,唐山是祖國。後來代表祖國的蔣介石政權對臺灣不好,他思考共產中國是否為我們的祖國,於是加入地下組織,反抗蔣介石的國民黨。由火燒島開釋之後,他不斷思考臺灣人的祖國問題,最終認定自己生長的地方才是祖國。
撰寫者/資料來源: 何鳳嬌
    • 當時年齡: 28 歲
    • 當時職業:
    • 裁判/受難年度: 民國40年
    • 裁判書字號: (40)安澄字第0966號
    • 判決主文: 參加叛亂之組織
    • 宣告刑度刑期: 有期徒刑12年、 褫奪公權10年
    • 執行刑度刑期/受難事實: 有期徒刑12年2日
  • 1.依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已公告平復國家不法。

  • 2.依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已予以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