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錦煇
- 馮錦煇 男 1928年出生 1950年卒 臺灣 臺北人
-
羈押/執行處所: 軍法處看守所
- 紀念碑錄名位置:
本案為04791申請補償金卷冊。受裁判者馮錦煇(1928-1950),臺灣臺北人。依(39)安潔字第1764號判決書,案發時為羅東國民學校教員,馮錦煇參加中國共產黨,並充該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工委,與陳某密設該黨蘭陽地區組織,以盧盛泉為書記,馮錦煇及陳某兼充支委,秘密吸收黨員發展組織。1950年經臺灣省保安司令部以《懲治叛亂條例》第2條第1項「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判處死刑,全部財產除酌留其家屬必需生活費用外沒收之。1950年10月2日執行死刑。04791申請案於2000年1月31日向補償基金會提出,2002年8月3日經第2屆第21次董監事會審核通過予以補償。補償理由為原判决認定馮錦煇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係以馮君之自白及共同被告陳文章等人之供述為據,惟馮君縱有參加組織、吸收黨徒、發展組織等行為,亦尚難認已達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之階段,故應認本案非有實據。
馮錦煇(1928–1950),男,宜蘭羅東人,1950年被捕時23歲。父親馮石來原為冬山公學校教師,後於羅東開設醬油工廠。馮錦煇曾就讀羅東公學校,成績優異,每年皆獲頒獎狀,後畢業於私立淡水中學校(今新北私立淡江高級中學)。馮錦煇淡水中學畢業後,任冬山國民學校教員,1947年9月轉任利澤國民學校,1948年9月再轉往羅東國民學校任教,1948年4、5月間由蘭陽女中教師劉登峯(臺灣電力公司總經理劉晉鈺之長子)介紹,在羅東加入共產黨。1950年5月14日與胞妹馮守娥同時被捕,被控涉入「蘭陽地區組織盧盛泉等案」,臺灣省保安司令部(39)安潔字第1764號判決書以「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判處死刑,於1950年10月2日行刑。 馮錦煇涉入之案件為以盧盛泉、馮錦煇為首之「蘭陽地區組織盧盛泉等案」(1950年),同案者包含盧盛泉、陳錦灶、林茂松、陳文章、鄒朝松、盧盛坤、林田德、石阿泉、吳長生、馮守娥、蕭素梅、林銘源、鄭金財。本案指控臺北縣雜貨商盧盛泉、羅東國民學校教員馮錦煇,於1948年7月間,分別在臺北市及羅東鎮參加中國共產黨,任該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工委,並籌設該黨蘭陽地區組織,陸續招募其餘被告加入。 馮守娥、馮錦耀等人於2000年1月31日代替馮錦輝向補償基金會提出補償申請,2002年8月3日經第二屆第二十一次董監事會審核通過予以補償。2018年12月7日經促轉會公告撤銷判決處分。
撰寫者/資料來源:陳進金、賴冠妏
馮錦煇(1928–1950),男,宜蘭羅東人,1950年被捕時23歲。父親馮石來原為冬山公學校教師,後於羅東開設醬油工廠。馮錦煇曾就讀羅東公學校,成績優異,每年皆獲頒獎狀,後畢業於私立淡水中學校(今新北私立淡江高級中學)。馮錦煇淡水中學畢業後,任冬山國民學校教員,1947年9月轉任利澤國民學校,1948年9月再轉往羅東國民學校任教,1948年4、5月間由蘭陽女中教師劉登峯(臺灣電力公司總經理劉晉鈺之長子)介紹,在羅東加入共產黨。1950年5月14日與胞妹馮守娥同時被捕,被控涉入「蘭陽地區組織盧盛泉等案」,臺灣省保安司令部(39)安潔字第1764號判決書以「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判處死刑,於1950年10月2日行刑。 馮錦煇涉入之案件為以盧盛泉、馮錦煇為首之「蘭陽地區組織盧盛泉等案」(1950年),同案者包含盧盛泉、陳錦灶、林茂松、陳文章、鄒朝松、盧盛坤、林田德、石阿泉、吳長生、馮守娥、蕭素梅、林銘源、鄭金財。本案指控臺北縣雜貨商盧盛泉、羅東國民學校教員馮錦煇,於1948年7月間,分別在臺北市及羅東鎮參加中國共產黨,任該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工委,並籌設該黨蘭陽地區組織,陸續招募其餘被告加入。 馮守娥、馮錦耀等人於2000年1月31日代替馮錦輝向補償基金會提出補償申請,2002年8月3日經第二屆第二十一次董監事會審核通過予以補償。2018年12月7日經促轉會公告撤銷判決處分。
-
- 當時年齡: 23 歲
- 當時職業: 教員
- 裁判/受難年度: 民國39年
- 裁判書字號: (39)安潔字第1764號
- 判決主文: 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
- 宣告刑度刑期: 死刑、 褫奪公權終身
- 執行刑度刑期/受難事實: 死刑
-
1.依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已公告平復國家不法。
-
2.依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已予以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