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明口述紀錄
受訪者:林昭明(Watan Tanga),王碧珠(林昭明妻、王阿繁女)
受訪時間:2014-2015年
據影像紀錄內容,瓦旦.達拉(Watan Tanga),1930年出生於桃園復興鄉,泰雅族人,曾取日本名渡井貫行,1945年按政府規定取漢名林昭明。瓦旦小時在蕃童教育所接受教育,後來在伯父樂信.瓦旦(漢名:林瑞昌)家住一段時間以滿足國語家庭條件,考入小學校。1948年瓦旦考取建國中學後,因居住伯父家而與簡吉有數面之緣,在其影響下,開始思考「高砂族」一詞的意義,並認同使用「蓬萊」取代高砂。之後則由陳顯富與瓦旦頻繁來往,積極鼓勵他組織原住民青年。他與高建勝、趙巨德等人構思「臺灣蓬萊民族自救鬥爭青年同盟」,並至臺中師範與泰雅族學生聯誼。 1952年被捕後,先被送至臺北的刑警總隊,而後在北所遭受疲勞訊問與刑求。此時,瓦旦得知在簡吉與陳顯富的口供中,曾多次出現自己的名字。接著移送至軍法處看守所關押約11個月,於1954年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判決後,瓦旦先被押解至青島東路西所的軍人監獄,再移送至安坑軍人監獄。瓦旦的獄中生活,是白色恐怖時期政治犯強制勞動的縮影。他先是在洗衣工廠擔任曬衣工,後來移送到青島東路手工藝廠外役。他曾被選為伙食委員,獲得了出去買菜的少許自由。 1967年出獄後,因受監控而很難找工作,於是回到部落務農,在親友介紹下,與難友王阿繁的女兒王碧珠女士成婚。岳母還曾因為把女兒嫁給「匪諜」而遭部落婦女指責。後來與難友合開工廠,工廠收掉之後聽聞中壢陶瓷工廠需要日文人才,加上他具備化工專業背景而獲得錄取,從事陶瓷產業直至退休。退休後的瓦旦潛心研究原住民的歷史,特別是泰雅族的起源,也鼓勵妻子重拾傳統織布技藝。解嚴後,他關心原住民運動,與堂兄尤幹.樂信(漢名:林茂成,樂信.瓦旦之子)一起推動原住民口述歷史,並為樂信.瓦旦平反。談起父祖輩到自己這一代,三代人歷經清朝、日本殖民與國民黨統治,被不同政權剝奪了土地與生命,他難忍悲傷地問:「為什麼我們不能手牽手,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