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白恐的一種方式──從地區出發,以宜蘭羅東為例

戒嚴時期的政治案件有其各自成因,但在當時,那個不能合法集會、沒有言論自由的年代,一切必須秘密又低調,通常透過不同的既存關係逐步串聯,例如師生、同學、鄰居、同事、親戚、同袍等等,因此有些政治案件被告們具有一定的地緣關係。但也有些是受到羅織、牽連,實際上互不認識的情形,又或是離鄉打拚工作的人,或是地下黨員在各地移動時接觸到的在地人,因為不同原因而或短暫或長久身處於某地,是以相遇。 而被捕後遭到關押或槍決的案件當事人,還有他們的家屬,由於背負著污名化的政治犯標籤,長年被迫噤聲。或許人們因此認為「沒聽過」就是「沒發生」,儘管都曾經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距離甚至比想像中更靠近。若開始探詢,就可能發現幾個人、幾件事與自己有關。 例如,位於蘭陽平原中央,是宜蘭地區交通樞紐與經濟重鎮的羅東,也是1950年代宜蘭兩個重大的白色恐怖案件「蘭陽地區工作委員會案」與「羅東紙廠案」的主要發生地。當年只是到羅東打工,因此首次聽聞「思想犯」一詞的少年,如今回顧,彷彿是自己投身政治活動的伏筆。 地理的線索,交織出複雜網絡,不只是單純被記錄於檔案裡的「籍貫」、「住址」,有時候需要搭配其他研究或口述而得以更加立體,使人理解這些真實的故事,發生在你我身體皆能感知的空間裡。任何您生活過或到訪過的地方,都是適當的起點。歡迎利用本網站,一起探索,拼湊您的白恐地圖。 撰寫/國家人權博物館 王思勻

事件 Event

1950年代,「蘭陽地區工作委員會案」與「羅東紙廠案」牽涉較廣,對於在地社群與政治人文發展影響頗深。

  1. 蘭陽地區工作委員會案

  2. 羅東紙廠案

口述紀錄 Oral History

文物 Cultural Relics

第一批從綠島送回板橋的同房女同學的照片中,前排左二為馮守娥。陳中統在獄中日記中曾提及林樹欉。兩人並在林樹欉口述歷史影像紀錄中一起入鏡受訪,分享獄中記憶。 綠島綠州山莊購物點劵是鍾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