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登發案

余登發(1904-1989),男,日治時期1935年曾當選高雄州楠梓庄協議會的議員,戰後1945年曾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60年當選第四屆高雄縣長。1978年底美國宣佈與臺灣斷交,原本即將舉行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因而被迫中止;為維繫反對運動陣營的力量,若干黨外人士決定繼續擴大串聯,並敦促余登發出面擔任黨外共主。
1979年1月,余登發與其子余瑞言被警備總部以「涉嫌參與匪諜吳泰安叛亂案」為由逮捕。隔天,黨外人士共同發表「為余氏父子被捕告全國同胞書」,批評中國國民黨當局對余氏父子進行政治迫害。當天下午,林義雄、姚嘉文、陳菊、艾琳達、施明德、許信良等人,聚集在余氏的故鄉高雄橋頭遊行示威,抗議國民黨當局逮捕余氏父子,這是戒嚴時期極少數公開的示威遊行行動。
然而,余登發仍被當局以「明知為匪諜而不告密檢舉」、「以演說為有利于叛徒之宣傳」等罪名判處有期徒刑8年、翌年獲准保外就醫,余瑞言則被處2年有期徒刑。
撰寫者/資料來源: 蘇瑞鏘
  • 1.國防部,〈余登發叛亂聲請提起非常審判〉,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號:A305000000C/0068/00H00/1571/331/1/002。

    2.余登發,1979,《余登發獄中自述──我的政治生涯》。高雄:余陳月瑛出版。

    3.陳世宏,2009,〈戒嚴時期對民主運動的壓制〉,《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頁281。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4.彭瑞金,1995,《台灣野生的政治家──余登發》。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5.黃人傑,2004,〈民主運動與反對運動的辯證──兼論余登發的從政背景、政治人格與民主思想〉,臺灣省諮議會,《「深化臺灣民主、促進地方建設」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1-16。臺中:臺灣省諮議會。

    6.蕭李居,2008,《戰後臺灣政治案件:余登發案史料彙編(一)(二)》,臺北:國史館。

    7.薛化元,2004,〈余登發事件〉,《臺灣歷史辭典》,頁340。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8.蘇瑞鏘,2014,《白色恐怖在臺灣──戰後臺灣政治案件之處置》,頁413-415。臺北:稻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