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物為已故政治受難者胡鑫麟醫師所藏的《七十年代》雜誌內頁「 實事求是與漢字拉丁化」,其中部分內容如下:
「標題: 實事求是與漢字拉丁化 / 林茂雄
本文欲以實事求是的觀點對漢字拉丁化提出問題。筆者喬居海外多年,消息欠靈通,對漢字拉丁化運動不了解,並不是說運動本身有什麼問題。第一問題是:拉丁化是否應當經過冷處理?第二個問題是:拉丁化是否已經過冷處理?或者政府有冷處理的計劃?本來「冷處理」是對人事處理而言,對犯錯誤的人要「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力求把材料弄得準確無誤」才下結論,對方塊漢字是否也應用同樣的原則來處理?」
胡鑫麟醫師之所以會著手編撰台語辭典及台文相關書籍,據文物捐贈者曹欽榮先生所述,乃是有回胡鑫麟先生與太太胡李碧珠女士散步公園時,看見一位祖母試圖用生硬的北京話與孫子對話,胡醫師感嘆台語及台語文化逐漸式微,所造成的世代隔閡,於是發奮要將台語文字化並保存台語文化,利用休診期間編纂台語辭典及文字紀錄台語文化,讓後世要學習台語和認識台語文化有參考書及教材。
1987年解嚴後,戒嚴時期政府所標榜的大中國文化、語言及政治神話開始受到質疑及挑戰,而原本被官方刻意打壓的本土文化、語言開始被重視,報章雜誌中廣泛出現台語文、本土宗教文化等議題。
詮釋者:梁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