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天后宮
| 澎湖天后宮 |
| 澎湖天后宮 |
| 臨時偵訊監獄(有原建物) |
| 澎湖天后宮 |
| 寺廟 |
| 澎湖縣馬公市正義街1號 |
■ 概述 | |
事件概述 | 1949年,抗戰中流亡的山東煙台聯中校長張敏之與八千名師生跟隨國民黨逃往臺灣,因入臺管制而暫轉澎湖。軍方此時正因為國共內戰耗損兵力,於是強徵中學生為兵。張敏之挺身反對,結果軍方竟開槍引發流血衝突,之後更以「匪諜」之名逮捕張敏之和多名師生,嚴刑拷打後,再以船運往臺北青年公園「馬場町」槍決,也有若干學生被裝入麻袋、投入海中溺斃,數千名學生被充軍後受盡凌虐。 事件期間,被捕師生分別被押往大山嶼、漁翁島、桶盤嶼的民宅及天后宮廟裡,利用酷刑,套取口供。受難者殷穎提到他關在天后宮右邊一間側廂裡,囚室編為四號,小小一間囚室擠了六七個人。問案時多半在深夜,人犯被押到地下室偵訊。偵訊手段包括各種刑罰和疲勞審訊。 |
發生地概述 | 澎湖天后宮建於明代,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1950年前後和另一著名古蹟澎湖孔廟一樣,都被徵作臨時性的偵訊監獄。天后宮的徵用單位,應該和陸軍第三十九師政治部比較有關(澎湖孔廟則是海軍陸戰隊),而三十九師的師長韓鳳儀,就是製造澎湖案的主角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