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物為已故政治受難者胡鑫麟醫師所藏的《臺灣公論報》剪報資料(1981年8月7日),其中部分內容如下:
「標題:客家人談客家前途/過台客
一個客家人的感慨
以一個客家人的身分來談論客家人的前途,首先必須抒發我 ---- 一個客家人的感慨。有一次,我在紐約參加了客家同鄉會的聚會,與會者大多數都用北京話交談。客家人之所以被認為是獨特的一群,主要是因為咱們的語言和大多數不同。初次客家同鄉會,參加聚餐,不就是為了找機會說客家話、聊聊鄉情嗎?我問了一些人,為什麼不用客家話交談。有的說客家話退步了,講不流暢;有的居然說客家話難聽。既然以客家話難聽為恥,為什麼還參加客家同鄉會呢?這是我的感慨之一。」
胡鑫麟醫師之所以會著手編撰台語辭典及台文相關書籍,據文物捐贈者曹欽榮先生所述,乃是有回胡鑫麟先生與太太胡李碧珠女士散步公園時,看見一位祖母試圖用生硬的北京話與孫子對話,胡醫師感嘆台語及台語文化逐漸式微,所造成的世代隔閡,於是發奮要將台語文字化並保存台語文化,利用休診期間編纂台語辭典及文字紀錄台語文化,讓後世要學習台語和認識台語文化有參考書及教材。
從胡鑫麟醫院收藏該剪報之舉,可以探知胡鑫麟醫師不僅致力於台語(閩南語)的保存及辭典撰寫,對於客家話及客家文化的保存議題同樣關心,因此可以說胡鑫麟醫師所關心的是處於文化劣勢的台語(閩南語)、客語等本土語言及文化。
詮釋者:梁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