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會議

所謂「香港會議」係1948年6月,中共上海局在香港舉行之「工作幹部會議」,指派上海局臺灣工作負責人劉曉,以及擔任聯絡工作的章天鳴、陳澤民等人到港主持,在滬、港二地之謝雪紅、楊克煌、李偉光亦列席,並有海南島黨幹部講述工作經驗。臺灣省工作委員會的參與成員除書記蔡孝乾,兩位省工委張志忠、洪幼樵外,餘為各地區委會書記或重要幹部,如郵電工作代表計梅真,臺北地區代表有郭琇琮、孫古平(老莊),臺中地區代表有陳福添(臺中工委)、唐海光(原臺中工委書記),台南地區代表有李媽兜(臺南縣工委書記)、李武昌(李明、小李,臺南縣工委),高雄地區代表有朱子慧(小朱),以及曾參與省工委會中部組織發展,1948年間因身分暴露滯港的林英傑。 香港會議可視為蔡孝乾在島內領導的臺灣省工作委員會、謝雪紅在海外領導的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及李偉光在上海領導的上海臺灣同鄉會等組織的一次聯席協調會議。其目的之一在釐清臺灣地下黨的領導權問題,以往中共對臺灣地下黨的支配,基本上採雙軌的指揮方式,此種聯繫方式,對蔡孝乾產生領導上的困擾,香港會議的召開目的之一即在解決此一問題,因此會議期間,即已宣布將派陳澤民加入省工委會組織。 香港會議歷時月餘,至七月上旬始告結束,此會在性質上是省工委會主要幹部之工作會議,目的在提高幹部的認識,並提高工作技術,同時檢討臺灣工作得失,確定具體方針,此會正式會議時間不多,學習時間佔大部分。因此除了共同的正式會議由劉曉主持外,臺灣方面去的幹部大部分的時間係分為二組學習,該二組分由洪幼樵與張志忠負責主持。 香港會議最後,曾針對臺灣工作未來開展方向進行討論,並做成決議,該決議文由章天鳴綜合撰稿,會後由蔡孝乾親筆抄錄帶回臺灣,作為在臺省工委會的工作策略總則。決議文首述「臺灣工作環境的特點」,強調臺灣人民團結性強而反政府情緒普遍。次述臺灣的「革命性質、對象、動力」,強調臺灣的革命性質,應表現於民主自治運動;其打擊對象不同於大陸,對地主資產階級採取戰略的聯合,對託管派、傾向政府士紳孤立之;其革命的動力寄託於工農、革命中小資產階級、自由資產階級及革命知識份子等。再述「臺灣目前的形勢與發展前途」,認為大陸軍事崩潰後臺灣可能再發生新「二二八」來解放臺灣,並進而提出「臺灣工作總方針」,以及決定「目前具體工作」為加強群眾工作,開展統戰運動,加強交通要道及戰略據點工作,瓦解敵軍敵警工作,布置情報及破壞工作,教育與培養幹部,發展與鞏固黨的組織。陳澤民曾擇要表示,當時決議事項有四:1.估計臺灣的現勢及前途。2.加強學工農運工作。3.加強黨的組織工作。4.加強敵軍工作。 香港會議結束後,蔡孝乾將決議文攜回臺灣,做為地下工作的理論依據。香港會議結束後,陳澤民參與省工委會工作,擔任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因應新成員的加入,省工委會面臨職務與分工的調整。基本上仍各有不同屬性的業務與地方組織領導工作,如蔡孝乾為總負責人,兼負責領導北部工作,陳澤民為副書記兼組織部長,負責南部工作;洪幼樵擔任委員兼宣傳部長,負責領導中部工作;張志忠則擔任委員兼武裝工作部長,仍負責領導新竹地區組織工作。 香港會議對蔡孝乾主導的「臺灣省工作委員會」之發展而言,具深遠意義。據國民黨情治單位之統計,臺灣省工委會在1947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至1948年香港會議召開前,全省中共黨員共285名,組織發展侷限於臺北區。香港會議之後,省工委會的組織開展似有增強之勢,如李媽兜被捕後的報告中稱,1946-1948年間「所負責的工作雖有些發展,不過也是粗枝大葉」,自1948年末和1949年的一年半的發展,「算在最佔高度的時期」。香港會議結束後至1949年底,臺灣省工委的組織遍及全省各階層各城鎮,當時蔡孝乾計劃至1949年底發展黨員2,000人,群眾5萬人,惟因屢遭破獲,進度受阻,但實際亦發展黨員1,300名,群眾2千餘名。
撰寫者/資料來源: 林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