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
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又稱?綠洲山莊?。地址為:臺東縣綠島鄉公館村將軍岩20號。關押政治犯執行徒刑的場所之一。1970年發生主張臺灣獨立的政治犯試圖發動「獄中革命」的泰源監獄事件之後,國防部決議在綠島另建新的監獄,關押重刑犯和「叛亂犯」。1972年3月綠島感訓監獄編組完成,該年5月將原先在國防部泰源感訓監獄的政治犯306名遷往此處。1987年解嚴後,綠島感訓監獄裁撤,少數政治犯移監至綠島監獄。
綠島感訓監獄位於綠島新生訓導處舊址西側,緊臨山邊,為一高牆式監獄。監獄押房呈斜十字形放射狀,俗稱?八卦樓?;事實上十字相交的中央成六角形。十字形放射狀建築為了便於中央監控管理,八卦樓一、二樓分成8區,共有大、小牢房52間,多數政治犯被拘押在一樓,二樓只關押少數身分特殊的政治犯,如施明德等。政治犯的放封時間在每天上、下午,各約20-30分鐘,4區輪流,隨管理單位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政策。監獄高牆內另有戒護及衛生所、獨居房、廚房、倉庫、禁閉室、崗哨等;監獄外有行政樓、官兵宿舍、醫務所;會面區在行政樓一樓東側。
由1970年代之後,由於臺灣內外時局與政治環境的變遷,綠洲山莊與外界逐漸有較多的訊息往來,政治犯中有一些是「華僑」,具有外國籍身分。政治犯曾數次呼應國際人權日,集體絕食抗議;國際特赦組織(AI)也曾經派人前往綠島探視政治犯。幾位政治犯受訪時表示,他們曾收到AI的問候信或禮物。1980年代政治犯逐漸減刑出獄,直到1987年7月15日臺灣解除戒嚴,平民不再受軍法管轄之後,感訓監獄裁撤,剩下的36名政治犯由國防部的綠洲山莊轉送至中寮村的臺灣綠島監獄(對外名為崇德山莊,目前正式名稱法務部矯正署綠島監獄),1990年最後一名政治犯才由此出獄,結束綠島關押政治犯的歷史。
綠洲山莊初期獄中人數推估不超過500人,逐年遞減,卻是1970年代集中最多政治犯的離島監獄,並且跨越了不同時期政治犯世代,包括1950年代無期徒刑老政治犯、1960及1970年代新世代政治犯、及外國籍被稱為「華僑」者。
撰寫者/資料來源:
王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