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管訓隊/集訓隊
1949年2月起,海軍陸續有軍艦叛變投共,而為了追緝共諜或潛伏的叛變人員,自5月起,海軍情治人員將嫌疑人員自船上押解下船後,送交海軍陸戰隊看管。待1950年6月反共先鋒訓練營成立後,在這些不同集訓隊管訓的官兵,才又陸續送至先鋒營受訓。
補償基金會受理前海軍官兵曾海萍等三百餘件補償案中,有申請人稱被移送到舟山群島定海、青?島、澎湖測天島、馬公孔子廟、菜園及南投山區或東湖等地之陸戰隊集訓隊,但大多無法詳述遭何單位實施集訓。2002年補償基金會曾行文海軍總司令部,請求說明「海軍陸戰隊集訓隊」之編制沿革,海總分別拜訪前集訓隊副隊長周漢傑將軍,並參考相關文獻檔案,答覆補償基金會有關集訓隊之歷史背景。
回顧海軍白色恐怖相關案件,最初的管訓案應是1949年5月的「海軍官校36年班37年班軍官管訓案」,5月1日永興艦叛變失敗,主謀陳萬邦為37年班畢業軍官,海軍總司令桂永清認為36年班、37年班兩屆畢業生嫌疑重大,下令將兩屆畢業生全部管訓。
1949年3月海軍陸戰隊第二師甫於上海成軍,準備到臺灣受訓,但5月3日接到桂永清電令,成立管訓隊管訓遭情報單位押送來的36年班、37年班軍官與部分士官三十餘人,第二師師長周雨寰乃下令第三科少校參謀鍾壯宇組織管訓隊,並由鍾壯宇兼任隊長,第三科上尉參謀周漢傑兼任副隊長。周漢傑表示當時僅收到桂總司令的電令,但沒有正式公文,也無相關經費,管訓隊幹部僅隊長、副隊長二員。周漢傑回憶稱該批受訓人員係由海軍情報隊隊長黃開元上船將人押下船,再交給吳淞口陸戰隊看管。當時周雨寰曾建議桂永清將此批人員送舟山交陸戰隊第一師管訓,但因舟山戰事不穩,最後隨陸戰隊第二師移防臺灣。此批三十餘名軍士官,大部分抵臺後又移送澎湖馬公菜園,交陸戰隊第五團看管,少部分隨陸戰隊第二師司令部移駐南投萬丹,由司令部看管。
而位於定海或馬公的集訓隊,其成立情形應與吳淞口的管訓隊類似。1949年6月才抵達定海的「接29號」艦,船員姚德章、陶志成遭定海情報組逮捕,在定海管訓,其餘船員登武彝艦於8月抵澎湖馬公後,被囚於孔廟遭陸戰隊看管。幾個月後在菜園營區與孔廟被管訓的官兵,部分於1950年1月送南投東湖交陸戰隊管訓,待1950年5月阮成章主持的反共先鋒訓練營成立後,再分批送至先鋒營受訓。而像江泰砲艇的閩籍士兵,則是在定海由船上押解下船,押送至定海看守所,再送至不明地點刑求審訊月餘,然後又送至下錨於舟山群島長途島之營口軍艦後艙,讓其囚禁於浸水的艙房月餘,之後才送舟山群島青?島的陸戰隊管訓,因此在管訓前已被凌虐數月之久。
由於集訓隊都是倉促成立後發交陸戰隊看管,因此成員的居住條件不甚理想,有些是因陋就簡的破舊房舍、鐵皮屋,甚至是帳篷;成員反映伙食只是勉強可以入口的最差狀況。譬如青?島管訓的江泰砲艇閩籍士兵張奇霖表示,他們一天兩餐,每餐是一碗湯,連湯帶菜五個人吃。武彝艦士兵陳澤澍憶起在馬公孔廟被陸戰隊看管的生活,因為伙食奇差難以下嚥,還曾發起拒吃的抗議行動。管訓單位對被管訓者施以思想教育,被管訓者無行動自由,與其他管訓人員集體行動,亦不可對外聯繫。參照兵資登載與相關自述資料,部分在押人員有支領陸上待遇、陸上薪,不含海上勤務加給及主管加給。
撰寫者/資料來源:
薛宏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