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海外工作會

中國國民黨海外工作會(簡稱海工會),存續期間為1972-2000年間,前身為中央執行委員會海外部、中央委員會第三組(簡稱中三組),是中國國民黨動員組織之一,透過所屬海外黨部、留學生搜集社團動態,協助鞏固政權。 國民黨海工會前身可追溯到民國時期之中央執行委員會海外部、1950年7月實施「改造」之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三組,以掌理海外地區各級黨部之組織、黨員訓練、指導活動(主任鄭彥棻)。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維持職權。1953年3月,第七屆第十八次中央委員常務委員第十八次會議通過設立海外工作小組,進行跨黨務行政僑外單位整合處理海外事務。1956年11月21日七屆316次中常會通過「海外對匪鬥爭工作統一指導辦法」,依規設置指導委員會(簡稱海外統指會),跨組研討有關業務,以周至柔為首任主任委員,以中三組負責秘書行政事務,鄭彥棻為秘書長,1963年起以張炎元為秘書長(1966年結束)。1972年3月6日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央委員會組織條例」修正草案新設海外工作會,掌理原第三組及「海外對匪鬥爭工作統一委員會」業務,首任主任馬樹禮。2000年國民黨因第十屆總統選舉、第一次政黨輪替,實行組織整併,將海工會業務予以調整併入組織發展會海外部,單位名稱消滅。威權統治時期重要主管有陳裕清、林清江、曾廣順、鄭心雄、章孝嚴、鍾湖濱等人。 在威權統治時期,中三組主管海外黨部因應當地政情需要漸趨秘密,在亞洲重點區域關注華僑教育、華僑投資,以鞏固及培養親國民黨勢力,將對中共鬥爭、宣傳事宜轉由海外統指會主政,與僑務、外交、情報部門合作推動海外工作。在海外統指會工作實務也涉及海外政治異議人士,使運用留學生蒐集海外臺獨運動訊息、打擊異議人士也成為該會業務。1964年起,因應海外臺獨運動向美國發展,駐美各地使領館成立常態性專案小組。1970年初在世界臺灣獨立聯盟(簡稱WUFI)成立後,海外統指會也協調教育部、救國團、國安局、中三組召集之「安祥專案」,在聯繫服務海外留學生僑社、鼓勵發表友好言論之餘,一併加強監控海外異議人士,以防堵島內與海外主張獨立者合流。中三組主導,要求外交、情治單位建立黑名單,再運用外交部護照延期加簽權力,造成海外從事臺獨運動者居留產生問題,或遭當地政府遣返(如日本柳文卿案),或無法返臺(美國陳伯山案)。又如1987年8月15日外交部駐火奴魯魯辦事處亦蒐集持美國難民簽證之許信良,接受臺灣人公共事務會夏威夷分會安排演講訊息,回報國家安全局、海工會參考,合作防堵許信良回臺投案受審。
撰寫者/資料來源: 任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