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務

「特務」一詞源於日本,原指軍隊負責「特別勤務」者,有別於一般「戰鬥任務」。如19世紀末陸軍的「特務機關」,負責陪侍扈從、命令傳達及調查情報(駐外武官)等工作。之後為配合對外侵略,廣設情報機關(如對中國工作的青木機關,對俄國工作的明石機關等)。1919年,軍部採用高柳保太郎少將建議,將此類機關統稱為「特務機關」。這個定義下的「特務機關」和「特務」,1920年代起皆被中國採用。隨著20世紀戰亂不斷,特務勢力迅速擴張,除情報調查外,也旁及間諜戰、組織戰、策反、暗殺等項;且為了對付「內部敵人」,更跨足包山包海的「安全工作」,成為臺灣白色恐怖的主要執行者。◆◆1928年,中共仿效蘇俄國家政治保衛局(格別烏),在中央政治局之下設「特務會議」,會議之下設「特務總部」,由顧順章主持;1930年,蔣介石為加強清共,從中央軍校畢業生考選60人,經德國顧問訓練、陳立夫甄試,分派到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工作;後擴編為「特務工作總部」(簡稱特工總部),由徐恩曾主持,是調查科、中統局的核心組織。1932年,蔣介石在力行社成立「特務處」,為軍統局前身,由戴笠主持,抗戰期間與美方合作設立「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1940年,汪精衛政府成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務委員會」,下設特工總部(俗稱「76號」),由丁默?主持。這3個互相敵對政權的4大情報系統,雖有不同的國際指導(俄德美日),但皆以「特務」為名,也都以爾虞我詐的謀略、冷血的刑求和暗殺手段著稱。特務的負面形象遂深植人心,被視為現代的「東廠」。◆◆日治時代,臺灣的特務主要由「特高」(特別高等警察)擔任,活動尚有節制;國民黨統治時代,為鞏固政權,特務勢力達到空前高峰,乃至負責平民軍事審判和各種思想檢查。由於特務形象不佳,官方已諱此詞,但民間仍將從事秘密工作(有別於警察)、具公權力(有別於線民)的情治人員通稱「特務」,特指保安司令部、警備總部、保密局、調查局4個機關人員,以及便衣憲兵。其中除調查局外,都屬軍方,顯見臺灣不只是一般「軍事統治」,而是更複雜的「軍特統治」。◆◆特務雖是白色恐怖的黑手,但因政治鬥爭等原因,仍有多人成為政治犯;最著名是沈之岳主持調查局期間(1964-1978),對中統人士的整肅,包括蔣海溶、李世傑被判無期徒刑;鄧錡昌、史與為被判死刑等;另陳政敏名為感化3年,實則被囚禁15年之久。◆◆
本文僅供瀏覽,若閱覽後有額外需求,應依著作權法規定,由使用者依合理使用立場主張並自負相關責任,或另洽該資料作者取得個案授權或使用同意。
撰寫者/資料來源: 李禎祥